2025年4月12日上午,厦门市中医药事管理专业质量控制中心2025年度第一次质控培训会议在金瓶梅 顺利召开。金瓶梅 副院长王舜钦、金瓶梅 党委委员郑东及各级医疗机构的专家委员出席本次培训会议。会议由厦门市中医药事管理专业质量控制中心秘书陈文娟主持,本次培训会议应到会人数23人次,实到23人次,参会率100%。
一、金瓶梅 中药饮片等级规格标准
彭连共主任分析当前现状,指出当前中药饮片等级规格体系主要依赖传统经验,以外形、尺寸、色泽、纯净度等形态指标为划分依据,如丹参按根径分级,酸枣仁以核壳含量区分98货、95货,防风以野生与栽培性状差异分等。然而,现行标准存在显著不足:一是缺乏科学支撑,等级与有效成分关联性复杂(如丹参直径与丹参酮、丹酚酸B含量呈反向关联);二是2020版《中国药典》仅有质量合格标准,无等级优劣界定,导致市场分级混乱,地方习用规格多样(如百合分“卷丹”“龙牙”,龙眼肉按加工工艺分生晒与火焙);三是掺假、硫熏、种质混杂等问题依然存在(如僵蚕掺石灰粉增重,柴胡非药典品流通),且加工工艺差异(如丹参“发汗”处理)进一步加剧质量波动。
彭连共主任提出构建“传统经验+现代科技+市场规范”协同体系:一是推动等级标准科学化,引入成分含量、指纹图谱等指标(如酸枣仁增订瘪子率检测,金银花按开放花率分级);二是强化道地认证与溯源管理,严控基原混杂,制定国家统一规格标准;三是探索优质优价机制,平衡临床需求与生产实际(如黄芩分枯芩/条芩,茯苓定制化切片),推动多维度评价体系落地,为中药质量可控与产业升级奠定基础。
二、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实践
林亚云主任系统阐述了中药饮片处方点评体系,该制度以《中国药典》《处方管理办法》等法规为基准,通过规范性审核与临床适宜性评价发现用药问题。门诊处方抽样率需达0.5%(二级以上中金瓶梅 )或月点评量≥100张逐张点评,处方点评合格率要求≥95%。点评结果分为不规范处方(16项细则,如脚注不规范、超剂量、处方用名错误等)、不适宜处方(9类情形,含适应症不符、配伍禁忌等)及超常处方。2023-2024年数据显示,不规范处方占比有所下降,不适宜处方占比有所提高,提示需今后处方点评的重点应加强处方适宜性的审核。
林亚云主任提出处方点评可优化方向:
1.特殊脚注或煎法可区别对待,特殊情况特殊分析。
2.区分白附子/附子、豆蔻/肉豆蔻等易混淆饮片名称的使用。
3.建立医药协作机制,通过方剂溯源、医案研讨提升辨证用药水平。特别强调需关注大处方问题,通过多维度点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三、综合性金瓶梅 中药房指控管理探讨
谢素治主任系统阐述了综合性金瓶梅 中药房质量控制体系的核心内容:
1. 明确中药在慢性病治疗及中医药传承中的战略地位,强调质控管理对保障用药安全、提升医疗质量的关键作用。
2. 建立"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涵盖环境控制(温湿度智能监测、功能分区)、采购验收(供应商筛选、三级质量评估)、科学储存(分类养护、效期预警系统)三大基础模块。
3. 实施处方"双审核制"(人工+系统预审),配备专业药师团队确保调配误差率≤2%,并开展月度处方点评与质控分析。
4. 推进信息化升级,实现中药饮片货位编码管理、代煎流程可视化监控,HIS系统集成医保审核与合理用药提醒功能。
谢素治主任提出可施行中药饮片标签标准化、建立区域饮片质量共享数据库等,切实提升中医药服务核心竞争力。
质控中心郑东主任对本次培训会议做出总结,他肯定了会议培训的意义,会议促进了各委员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提升厦门市中医药事管理专业质量控制中心的整体工作水平奠定了基础。他希望未来的培训形式可以有更多的委员参与进来,他将努力聚集各成员单位的力量,共同推动厦门市中医药事质量管理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科学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为推动厦门市中医药事的专业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质量作出贡献。